來源:藥渡撰文:小時光 編輯:安非他命不知不覺,新冠病毒(SARS-CoV-2)已經持續傳播了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人們陸續研發了疫苗和口服藥,使得重癥和病死率顯著降低。但是,新冠病毒身上依然有許許多多的謎團尚未解決,比如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帶來的后遺癥問題。新冠后遺癥,也指新冠長期癥狀,英文名稱為Long COVI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病例定義,新冠后遺癥通常
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吉智藥 ,作者中吉智藥奠基-基礎要素的探索1952年,Joshua Lederberg(約舒亞 · 萊德伯格,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和Norton Zinder(諾頓 · 津德爾)發表了名為《Genetic exchange in Salmonella》的文章。他們通過噬菌體將一段鼠傷寒沙門氏菌的DNA轉移到了另一個細菌,從而確定細菌除了轉化和結合外(轉化是指受體菌
小核酸藥物的成功起始與罕見病領域,第二階段正在向慢病領域延伸。由于國內政策以及支付體系等諸多原因尚未完善,國內玩家有意回避罕見病領域,直接進入尚未有成功案例的第二階段。乙肝這個看起來最難的領域似乎成了大家的最愛。
本文轉自《中華預防醫學雜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疫苗是一種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及流行的生物制品,接種疫苗能夠誘導產生特異的體液和(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預防該病的免疫力[1, 2]。人類對免疫和疫苗的經驗性認知直接來自早期的醫學實踐,最早可追溯至中國東晉醫學家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中《治卒為犬所咬毒方》所述“乃殺所咬犬,取腦敷之,后不復發”,以及宋真宗時代(998—1002)王素發明的種痘預
制藥工業作為我國智能化水平重點提升的十大領域之一,在智能制造轉型中面臨著特殊的機遇與挑戰。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新戰略的不斷推出,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開始重視自動化和數字化在工廠建設方面的重要性。生物制藥智能化工廠不僅僅指配備了信息化系統的工廠,是一個更加全面的概念,即“面向藥品生產從原料到包裝全流程環節,以高端智能裝備為基礎,利用信息化,大數據,云處理等先進技術,與藥品生產工藝
一、細胞與基因治療逐漸成熟,已步入快速發展通道(一)細胞與基因治療直接作用于遺傳物質,臨床應用前景廣闊細胞與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遺傳物質導入靶細胞,以修飾或操縱基因的表達,改變 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以達到治療效果的一種新興治療方式。其作用機制主要包括以下 三個方面:(1)替換:用正常的基因替換引起疾病的基因;(2)失活:使功能異 常的基因失去活性;(3)插入:向體內引入一個新的或者經過修改過的基因。不同
您可以在此處留言您想要和我們說的話,我們會仔細查看的哦。
在此輸入您的留言內容